2017,持有现金是最危险的资产配置

摘要:我是2014年下海的,回顾过去这两年提出过一些观点,在市场上多多少少有一些流传,比如,2014年我们提出5000点不是梦,2015年看空股市以后我们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的判断。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,有几个观点给大家更新一下,展望2017年我想有这么几个判断供大家参...

  我是2014年下海的,回顾过去这两年提出过一些观点,在市场上多多少少有一些流传,比如,2014年我们提出“5000点不是梦”,2015年看空股市以后我们提出“一线房价翻一倍”的判断。

 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,有几个观点给大家更新一下,展望2017年我想有这么几个判断供大家参考:

  第一,对中国经济,我们曾经在2015年提出中国经济可能是L型,在2016年中国经济完成了触底,我们大致判断2016、2017到2018年,中国经济处在波动触底的时代,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。2017年大家留意会有二次探底,主要是因为房地产的二次回调。我要强调的是,今年中国经济的宏观可能会变差,但是微观会变好,原因是什么呢?

  因为房地产的回调需求是收缩的,但是我们看到大量的微观调研表明,由于供给出清,中国的企业行业集中度在大幅的提升,行业的龙头现在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,随着中国环保的压力、安全的风险以及竞争格局的改变,加上银行对传统行业的限贷,大家将会看到在传统行业里将会成长出一批巨头,而这些企业很有可能酝酿大牛股,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。

  所以我曾经在2014年提出“新5%比旧8%好”,就是行业的出清在接近尾声,大家留意2016年已经展露了它的曙光,在2017年、2018年大家将会继续看到在宏观变差的背景下,微观供给端的出清在继续,微观企业的效益在继续的改善,这正是传统行业的希望和出路所在,这是第一个对宏观经济的观察。

  第二,对中国公共政策,从2016年的下半年到2017年,大家留意中国的宏观政策发生了系统的转向,大家记得在2014、2015甚至2016年的上半年,我们面临非常强烈的稳增长诉求,但是随着通胀预期的抬头以及经济的企稳,大家将会看到在2017年,我们整个宏观政策的导向,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,这会对我们的经济以及对大类资产产生系统的冲击。大家记住,防风险就是风险,比如说抑制资产价格泡沫、债市去杠杆、加强资本帐户管制等。

  促改革就是机会,今年主题投资的机会都将在下面的三大领域展开:

  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,所带动的绿色有机农业以及土地流转相关的主题,今年很有可能是土改的一个大年。

  二是国企混改,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混改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,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,像电力、石油、天然气、铁路、民航、电信、军工等这些领域所酝酿的产权改革所带来的投资机会。

  三是去产能的加码扩围,我相信供给侧改革在今年会继续推动,今年绝对不会松懈,而且将从钢铁、煤炭向玻璃、水泥、电解铝以及造船行业进行扩围,部分行业也会迎来转机。其他的,包括“一带一路”的机会。

  第三,谈一下大类资产的看法,股市、房市、债市、汇市、商品。对于股市我们的判断是,2017年可能没有指数级的机会,但是结构性的机会非常多,大致围绕着两个主线展开,业绩和改革。

  为什么?大家争论2017年主线是成长股、价值股还是周期股。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实际上背后是风险偏好,是高风险偏好还是低风险偏好,风险偏好的背后实际上是投资者结构,比如说以前在牛市里,有散户的钱、加杠杆的钱,这些都是高风险偏好,喜欢故事、喜欢烧钱的行业。

  但是现在这个市场是以公募基金、保险、存量资金为主,而且未来潜在的增量资金又来自于银行、保险,所以都是低风险偏好的,所以2017年务必重视业绩不要炒作股市,股市会被杀得很惨,但是有业绩的,无论是成长还是价值,都将被资本市场所尊重、认可,这是对于股票市场。

  对于债券市场,大家可能还需要等待,因为经济还在惯性上行,通胀还在高位,大概在二三季度会迎来转机,倾向于还是交易性的机会。

  对于黄金,请大家重视今年上半年可能黄金有机会,主要的逻辑是美元的回调。

  对于汇率,央行最近在出手,抽干离岸市场的流动性,在岸加强资本帐户的管制,我认为汇率短期能稳住,中期必将释放高估的压力。中国汇率为什么要贬值,为什么高估了?大家讲了很多,我就讲一个逻辑,那是因为2014、2015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超发了,对内贬值股市、房市大涨,对外贬值就是汇率的调整。

  很遗憾我们在2014、2015年对内贬值,没有对外贬值,终于在2015年8月份借着汇改的突破口,我们开启了贬值之路,所以中国仍然在人民币修正高估的进程中。如果看得更加长远的话,人民币汇率未来是走贬还是走升?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增长前景,而增长前景的背后是否能够重启新一轮的改革?这是我们对汇率的观察。

  因为时间原因,我就重点给大家讲讲大家比较关心的房地产,为什么要讲房地产?大家可以看一下,在过去全球八年的货币放水中,我们制造了很多的泡沫,从股市、债市、房市包括汇率的贬值,其实都是跟货币放水有关。随后流动性拐点出现,先后股市崩了、债市崩了、汇率贬了,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最坚硬的泡沫—房地产,2017年会怎么走?

  2015年我们预测“一线房价翻一倍”,毫无疑问过去的一年中国13.7亿人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房地产。但是大家讨论多了,经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,我对房地产的看法其实非常简单,我们研究了十多年的房地产,我认为房地产大家记住一句话就行了“长期看人口、短期看金融”。

  长期因为人口的流入、流出以及年龄结构决定一个地方房价的基本面;短期看金融,因为利率和杠杆的调整使得居民购房支出提前或是推迟。金融问题我待会儿讲,我们先说人口的问题。

  大家要判断一个地方房价的基本面,五年、十年,其实就是判断这个地方未来人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,人流入的地方房价会怎么走?涨。人流出的地方呢?跌。不复杂。东北人口是流出的,沈阳的房价已经五年不涨了,它也是二线城市。美国是发达国家,底特律的人口是流出的,房价一样暴跌。所以我们关键判断一个地方房价的基本面,是判断人口的流入和流出。中国人未来往哪里流动?

  我们过去这几年一直对这个问题充满争议,有人认为中国人未来往大城市流动,为什么呢?因为大城市精彩、有活力,但是大家也说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问题,交通压力大,竞争压力大,空气差、雾霾。

  大家在深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雾霾,我来给大家讲讲什么叫雾霾。北京入冬那天发布了橙色警戒,发布橙色警戒那天有一个香港的朋友飞到北京着陆了三次没着陆,又回去了,这就是橙色警戒,大家可以想象什么是红色警戒?

  大家说大城市的问题很严重,那往中小城市去吧,中小城市天空湛蓝,压力也没那么大。但是也有人说中小城市好山、好水、好寂寞。所以过去一直对这个问题有争议,而且我们在公共政策部门也一直争议这个问题。过去经常的政策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、区域均衡发展、发展中小城镇,大家都还记得吧,一会儿我们要搞大都市圈,划了几个都市圈,人未来往哪儿流动?我们的公共政策也没弄清楚。

  我们研究了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韩国十几个经济体,它们的人口流动趋势,时间的原因就讲两个,美国和日本。为什么讲这两个?因为这两个有代表性。

  美国是一个人地关系不紧张,它的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,中国13.7亿人,美国3.2亿人。二是日本,人地关系紧张,日本相当于一个半山东省,日本多少人呢?1.3亿人,所以人地关系非常紧张,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,两个有代表性的经济体人口流动的趋势,日本过去一百年大都市圈占日本人口的比重,大家看是什么趋势?是不断上升的,这个规律从来没有被逆转过,日本1.3亿人3600万在东京,韩国5000万人2500万在首尔,大家会说因为日本、韩国人地关系紧张,所以大家都到了大的都市区。

  我们看人地关系不紧张的美国,这是过去七八十年美国人口流动的趋势,大家看我重点标红的部分,美国大都市区占美国人口的比重,大家看是什么趋势?不断上升的,美国人地关系不紧张,人也继续往大的都市圈迁移和集聚,这个规律也从来没有被逆转过。

  为什么?因为大的都市区更节约土地、更节约资源、更有活力、更有效率,这是几百年来城市文明的胜利,这是一种文明,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过去搞的那些中小城镇化战略、区域均衡发展、西部造城运动都将为之付出代价,人是继续往大的都市圈流入的。

  我们再来看,中国过去五年人口流动的趋势,也基本上从东北、西部往四大都市圈流入,所以我们对未来中国房价的预测就变得简单了,这是我们预测房价的核心指标,我们检验了所有预测房价的指标,我们觉得这个指标是最可靠的。

  什么地方的房价会涨?人流入的、库存低的。人流入的地方有需求,库存低没有供给,房价一定涨。什么地方的房价涨不动?人口流出的、库存高的。

  大家又会问,为什么像深圳这些地方不到一年就翻了将近一倍?下面讲的这张图也是一张很朴素的图,但是将会改变你的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和财富观。为什么?

  2014年到2015年,蓝色的线是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,红色的线是名义GDP增速,在2014年、2015年我们发生了什么,广义货币是向上的,名义GDP是向下的,这意味着货币的超发,货币供应是向上的,名义GDP是向下的,这就是典型的货币超发,货币超发引发了广义资产价格的上涨,股市、房市、商品,背后都是流动性的泛滥或是水牛,包括汇率的贬值,根本的原因是货币的超发,货币发多了又不贬值,可以通过印钞票把世界买下来,这是不可能的,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的规律。

  大家回溯一下过去这三十多年货币供应增速长期在名义GDP增速的上面,意味着什么?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处在大的货币超发周期,我来问大家,货币超发的背景下拿什么资产的人最吃亏?现金。很多人会说,我拿现金我一分钱没少呀。房子涨了,不仅房子,物价涨了很多。

  给大家打一个比方,货币的贬值程度究竟有多大?我们经常说万元户很了不起,假如1980年你有1万块钱,1980年的1万元财富量和购买力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多少?大家算一下,北京1980年一个很好的工人月薪20元,挣一万元大致要工作二三十年。现在北京一个工人二三十万年薪,他要挣二三十年大概是五六百万,所以几百万这是保守估计,上千万要和房子比,要有千万量级。1980年的1万元购买力和财富的地位大致应该是有几百万的,要和房子比是有上千万的。

  假如在1980年你有1万元,觉得自己了不起,然后你把它存银行,存了36年的今天,你把它取出来,请问你能取多少钱?1980年的1万块钱存36年到今天,取出来能取多少钱?1万存36年,按负利计算,能取出5.7万元,1980年相当于几百万财富量级的1万元你存银行,今天只能取出5.7万元,所以货币的贬值是惊人的,我们很多经济学家动不动说现金为王,卖房炒股。

  我告诉你,现金是最危险的资产配置,千万不要卖房炒股,要炒股买房。过去三十多年因为货币超发,实际上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,财富增值的机会。

  很多人说房子涨多了,1998年开始商品房改革,2015年全国房价相当于1998年的3.5倍,但是我们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了13.3倍,大致相当于一线房价的涨幅。是房子涨多了还是货币发多了?大家会说,像大的都市,北京、上海都在控制人口,人口控制住了,是不是人不来了,房价就涨不动了?我们来看北京、上海是不是人口控制的问题。

  我们比较了北京、上海、东京和首尔,包括纽约这几个大的都市圈。北京的面积大致跟东京差不多,东京比北京多10%的都市区面积,东京多少人?东京3600万人,北京2200万人,上海2400万人,东京同样的面积比北京多了1400万人口,首尔2500万人,首尔的面积只是北京的一半,所以你会看到这些大的都市区它的人口密度比我们还高,人比我们还多,大家都会问,人家的交通压力没我们大,空气比我们好,我们看究竟是什么问题?

  北京的轨道交通,稀稀拉拉的,东京3600万人,人均轨道交通的里程是北京的四倍。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太粗糙,车多了限号、人多了就控制人口,应该改善我们的城市规划、增加公共交通的供给。我们大致测算,如果北京、上海的城市规划能够改善,轨道交通能够改善的话,未来十年北京将新增1000万人,上海新增600万人,十年以内这两个城市都将超过3000万。

  人继续往大的都市圈流入,货币超发,而我们土地用途管制,一线房地产的土地又供不上,那一线房价会怎么走?

  终于迎来了转机,在2016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房地产调控将会发生变化,除了10月份以后的限购限贷控制需求之外,我们开始转向建立长效机制,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这么几个亮点:

  一是对房地产的定位,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说得非常好,这句话实际上是否定了投资、投机需求,确立了消费和居住需求,思想非常先进,确实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希望。

  二是实行人地挂钩,什么叫人地挂钩?就是过去人往大的都市圈流入,但用地指标没有调过来,导致了我们一线房价过高、三四线库存过高,这跟我们整个城镇化的导向是一样的,因为我们过去是小城镇化导向,这一次我们终于提出了人地挂钩。

  三是对大都市圈战略的确立。大家看这句话,大城市疏解部分城市功能,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,这句话什么含义?就是都市圈的确定。

  转机在于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长效机制,如果这个长效机制在2017年、2018年能够实施的话,中国的房地产将会平稳健康发展,中国的转型也将迎来转机,如果我们不能建立长效机制,还通过刺激房地产稳增长,加重雾霾,让旧经济死灰复燃,让新经济、新金融都被压抑的话,那么我们的转型就越走越远了。

  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,新一届政府集体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,改革是最大的红利,改革是唯一的出路,谢谢。


返回顶部